【制藥網 市場分析】近年來,受益于利好政策、科技進步、資本加碼、人才回流等因素,國內生物制藥產業迎來了快速發展。數據顯示,中國生物制藥行業的市場規模已經從2010年的1000億元增長到2020年的6000億元,未來將加速進入萬億規模時代。
但與蓬勃發展的產業趨勢相比,我國生物制藥產業鏈上游的國產化占比還比較低,關鍵零部件等仍被國外供應鏈卡脖子。以生物
反應器為例,數據顯示,我國一次性生物反應器市場規模將從2020年的2.1億美元,增長到2027年的7.9億美元,期間年復合增長率為21.1%,增速高于全球增速。然而其中大部分設備均由國外企業壟斷,國產化率很低,阻礙了產業的高質量發展。
生物制藥蓬勃發展還需擴大“朋友圈”,加強與產業鏈上游的合作(圖片來源:制藥網)
2020年以來,受疫情等因素的影響,進口藥機設備交貨期延遲,而不少國產企業經過技術經驗的積累迎來了機會,產品性能、品質受到認可。同時,《“十四五”醫藥工業發展規劃》等文件中明確提出供應鏈穩定可控是發展目標,突出強調了“提升產業鏈穩定性和競爭力”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一系列醫藥行業發展指標規劃。在此背景下,我國生物制藥上游產業鏈的國產化進程得以加快。
中信建投的報告顯示,2021年中國生物制藥僅上游耗材市場規模約127~135億元,2025年將達到265億元,年復合增長率超過20%(未考慮新 冠疫苗增量)。目前,我國生物制藥設備與耗材市場雖然仍被國際頭部企業壟斷,但隨著國產企業研發投入不斷加大,技術實力不斷提升,業內預計未來替代空間廣闊。
當然,為了抓住新機遇,國產藥機企業還應做好相關的準備。例如,目前國內產業鏈的上游零部件競爭力較弱,企業應努力向產業鏈上游核心部件突破 。以一次性袋子耗材為例,大部分國產企業在核心原材料方面如膜、管路、接頭、
傳感器、
過濾器等依然依賴進口,面臨成本較高,且不具備可持續性。因此,向上游突破將是下一步國內產業鏈努力的重要方向之一。
針對越趨嚴重的同質化問題,國產企業則需要走原創性、差異化產品設計路線,關注那些未被滿足的應用需求、新興應用領域的需求、新材料新技術的整合,滿足用戶的市場需求,從而提高企業的市場競爭力。
再比如,從企業自身的角度出發,藥機企業還需加快從單一的設備供應商向能夠提供一站式綜合解決方案的服務商轉型,致力于為客戶解決“痛點”、“難點”,增強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和品牌影響力。
此外,在國際化方面,由于生物制藥設備和耗材細分品類較多,很多產品在國內市場可能無法形成規模效應,而通過走進國際市場,或有望在市場容量和產品利潤上得到增長機會。近年來,以東富龍等為代表的具備技術與產品競爭的頭部企業已在國際市場積極布局,未來有望擴大國際市場份額。
結語
生物醫藥產業正迎來蓬勃發展時代,上游的設備行業國產替代進程加快也已成大勢所趨。然而道阻且長,國產生物藥高端設備領域面臨基礎薄弱、技術積累不足等諸多卡脖子,需要堅定的信心、恒心、耐心。
免責聲明:在任何情況下,本文中的信息或表述的意見,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