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已披露2023半年報業績預告的上市公司達50余家,其中業績預喜的公司占了近八成。從所屬行業來看,近八成業績預喜的公司主要集中于汽車、工程、醫藥生物、食品等行業。【詳情】
跨國醫藥企業和中國醫藥市場是相互成就的。中國將廣闊的市場和充沛的科研人才開放給跨國藥企,而跨國藥企則在不斷助力中國藥企在研發和藥品知識產權保護等方面的進步。【詳情】
7月5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主題新聞發布會上提到,2022年有66個兒童用藥獲批上市,今年上半年,已有46個兒童用藥完成了審評。隨著更多產品加速上市,將進一步滿足患兒用藥需求。【詳情】
今年中藥材價格持續性上漲,根據相關協會報告顯示,亳州、安國、成都、玉林幾大中藥材交易市場里,有超200個常規中藥材品種年漲幅高于50%。【詳情】
近年來在利好政策的推動下,創新藥不斷發展。分析人士指出,未來十年,創新藥將成為推動中國醫藥市場增長的強大動力,到2029年,國內創新藥市場規模有望突破8000億元。【詳情】
6月28日,FDA宣布批準CellTrans公司的同種異體胰島細胞療法Lantidra上市,用于治療1型糖尿病成人患者。根據FDA新聞稿,這是頭款獲批治療1型糖尿病的細胞療法。【詳情】
我國核藥市場預計2022年將達到106億元,2017-2022年均復合增速達到19.4%。因潛力巨大,近年來核藥賽道逐漸火熱,也備受投資者的青睞,千萬級乃至億級的融資事件不斷出現。【詳情】
據不完全統計,上半年,被FDA拒絕批準的新藥就已至少有9款,其中涉及到了再生元、禮來等大批企業的身影。【詳情】
對于上市公司而言,雖然沒有實控人并不是大問題,不過,無實際控制人的公司可能也會頻頻陷入股權爭奪戰,發展和投資價值也會受到影響。因此,成功的企業依然需要積極的所有權。【詳情】
藥企合作一直是醫藥行業內的常態,在當前醫藥市場競爭愈加激烈,以及新藥研發投入持續增長的背景下,藥企正在更加頻繁的通過“抱團”,來共同推進有價值的產品開發、商業化和生產。【詳情】